核心提示:“核电”是没有排放的清洁能源,是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新能源,同时核电又是对安全、质量要求极高的能源。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核电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抢占未来核电技术与产业制高点,培育核电技术民族品牌,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清洁能源发展之路。
已经投入运营的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每天近9500多万千瓦时核电输送到粤港地区。“这相当于每年为国家减少电煤消耗10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64万吨。”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总经理贺禹介绍说:“中广核集团着眼于加快核电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将清洁能源带到千家万户。”
核电事业“裂变式”发展
今天,在国际核电在建机组排行榜上,我国以同时在建23台机组列第一位。而中广核集团更以同时在建13台核电机组,成为全球在建核电机组规模和数量最多的企业。目前中广核集团以平均每年核准开工建设1个核电项目为目标,全面推进核电新项目建设。贺禹告诉记者,我国核电事业已经到了“裂变式”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岭澳核电站二期、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等先后开工,一个以中广核集团为龙头,整合了核电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施工、设备制造、设备安装、铀资源开发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核电“大工程”团队逐步形成。依托“两级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确保了资源在各项目间的有序流动。
与此同时,中广核集团与国内57家核电设备制造骨干企业成立了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创建了以国内制造企业为主体的设备国产化机制,按照国际标准严格控制质量,努力引导帮助制造企业培育核安全文化,部分重要设备的国产化进程缩短8至10年。
自主创新培育民族核电品牌
大亚湾核电基地有一个著名的“专家村”,在上世纪90年代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的高峰期,“专家村”住了1000多位来自30多个国家的各类专家,当时“专家村”被称为“小联合国”;但在岭澳核电站一期建设时期,住在“专家村”的外国专家骤减到几十人;到现在岭澳二期建设,“专家村”只住了几位负责日常与国外相关机构协调工作的专家。对于这样的变化,贺禹说,这是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发展之路的结果。
在岭澳核电站二期主控室,贺禹指着以大屏幕和十多台电脑为终端的数字化仪控系统对记者说,中广核集团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持续改进创新,目前已经形成了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为我国跨越式发展、后发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基础。
目前中广核集团承担了“国家能源核电站核级设备研发中心”和“国家能源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中心”两大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的建设。在国家能源核电站核级设备研发中心,中广核集团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核级设备湿热试验台,自主研制的大型压水堆核电站技术改进型换料机;在国家能源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中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工作已全面展开,首台样机将在今年制作完成……
跻身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
在确保核电稳步发展的同时, 中广核集团积极推进风电、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截至目前,中广核集团风电已实现总装机容量超过150万千瓦,在建项目容量超过170万千瓦;同时取得了我国首个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甘肃敦煌10MW太阳能项目开发权;此外中广核集团还跟踪生物发电、潮汐能、钒电池蓄能电站等方面先进技术,逐步实现上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
作为我国首批送到国外培训的核电站操纵员,贺禹与其他100多名参加培训的同事一度被称为“黄金人”。现在,付这样高昂学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贺禹透露,中广核集团不仅能完全自己培训技能要求更高的第三代核电站操作员,并已经开始为东南亚一些国家培训核电专业人员。
对中广核国际化最好的检验,是通过国际市场竞争在国外独立承建一座完整的核电站。贺禹表示,中广核集团正在积极准备,计划2015年实现这个目标,届时中广核集团也将跻身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行列。
来源:人民日报